2021原材料上漲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原材料上漲背后,隱藏著美國掠奪和壓榨全世界的陰謀。美國控制原材料上漲,提高新興國家的生產成本,降低這些國家的生產利潤,讓這些國家的人們縮衣節食,免費給美國打工。
2020年,美國發生嚴重的疫情危機,進而導致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美國無法內部消化這一系列危機,只能通過瘋狂印鈔,把危機轉嫁給全世界。原材料上漲,就是美國轉嫁國內危機的手段之一。
美國轉嫁危機手段之一:美元瘋狂印鈔。
疫情來了,為了緩解國內經濟危機,美國瘋狂印鈔,累計印鈔總量超過5萬億美元。對于美國而言,美元瘋狂印鈔的實質,就是向全世界低息借錢。
眾所周知,美國的國債已經超過27萬億美元,美國政府根本就無力償還這些債務的本息,美國也沒有準備償還這些債務。最終的結果只能是,美國繼續印鈔之路,借新債還舊債,印鈔產生的通貨膨脹,由全世界共同承擔。正所謂:美國發生危機,全世界都有麻煩。
美國轉嫁危機手段之二:原材料大幅度上漲。
由于美元瘋狂印鈔,全球原材料大幅度上漲,新興國家的生產成本大幅度上漲,出口商品的價格,如果不能夠同步提高,利潤必定大幅度下降,甚至產生巨額虧損。
在疫情危機如此嚴重的情況下,新興國家出口的商品,想要大幅度漲價,難度就可想而知了。最終的結果只能是,這些國家的企業利潤降低了,經營風險加大了,工人工作更加辛苦了,福利和工資卻沒有同步提高。而這些都是在為美元瘋狂印鈔買單。
2021年原材料價格飆漲的背后,最根本的原因是自上一年一直延續的全球信用貨幣寬松、短周期錯配以及原材料供需不平衡等多種因素引起的共振效果。
原材料大漲是和2020年下半年開始的國際大宗商品期貨價格出現的V字型反轉上漲趨勢相關的,因為國際大宗商品就是生產加工制造所要用到的主要原材料。由于以美國為首的各主要經濟體在2020年疫情爆發后,為刺激經濟恢復,實行了大規模的貨幣寬松政策,不斷擴張信用,大量的資金流入金融投資市場,上半年先流入流動性強的股票市場,推高股票價格,下半年則開始進入國際大宗商品期貨市場,于是國際大宗商品期貨價格一路走高,很多品種創出了近年的新高。再經過大概半年向現貨市場傳導,就推高了原材料價格。
此外,目前原材料價格的大幅上漲除了有貨幣因素,還有供需因素,以及短周期性因素。美聯儲的不斷量化寬松是引發上漲的導火索,但另一方面,發達經濟體今年開始實現了大面積疫苗接種,帶來了需求和生產的復蘇,但落后的發展中資源國尚未實現大規模疫苗接種,原材料生產處于停滯和半停滯狀態,供給仍然處于低位,從實體層面激化了供需矛盾。
此外,由于近些年世界經濟進入衰退階段,收入增長困難,各主要生產制造業國家也一直在調節供給,減少產能,引發國際原材料企業一并隨同的大幅度去產能,當經濟復蘇之后,原材料產能無法跟上,也是本次原材料價格上漲的一大原因。
雖然今年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但我不認為這一趨勢可以長期維持,因為從宏觀層面上看,世界經濟只是一種從疫情復蘇的情況,并沒有進入大幅增長的階段,國際大宗商品期貨從宏觀經濟層面上看,并不具有出現超級周期的條件,因而當前價格已經較為充分地反映了預期,基本恢復到了疫情前的水平,甚至更高,因此本輪漲勢已經告一段落,在3月份的走勢已經反映出來,不少大宗商品自2月觸及階段高位后出現回落,特別是工業金屬價格下跌比較明顯。因此未來大概一段時間后,下半年開始,就會傳導到原材料的現貨市場,價格會出現下跌。
此外隨著經濟的恢復,通貨膨脹起來,未來貨幣收緊、利率提高、信貸管理強化以及去杠桿去債務也是各國將普遍會采取的措施,同時影響到金融投資市場、商品市場和原材料市場,產生價格下跌預期。目前俄羅斯、土耳其、巴西三國已經開始加息遏制原材料上漲引起的通脹。
但是如果希望原材料價格回到疫情時的水平,那是不可能的了,因為畢竟現在疫情已經得到控制,生產走向恢復,價格漲了就一般很難跌下去,如果繼續大漲就會面臨比較大的下跌風險。因此從中長期的趨勢來看,原材料價格更大的可能就是隨著美元貨幣政策的變化而在一個大的區間運行。
貨幣超發和房地產的調控引發的通貨膨脹
我認為是西方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在割韭菜。自疫情以來,放眼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只有中國對疫情有效控制,經濟全面恢復,并實現正增長,顯然,增長就要消耗,此時國外經濟停滯不然,需求和消耗都在下降,只有中國在增長,全球整體消耗是下降的,相對只有中國在增長,此刻抬升大宗商品價格,何意?警惕,慎防。
2021年原材料上漲,主要原因是美國印鈔引起的全球大放水。